目前,綏德縣吉祥雕刻有限公司打造的非遺石雕“生產+研學+產業+銷售”產業鏈,產品涵蓋石獅、石磨等小型產品,以及亭子、牌坊、龍柱等大型產品
9月1日,在綏德石雕傳習所,72歲的綏德石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鮑武文雙腿間放著一個正在雕刻的小石獅。只見他緊握鎚、鏨,正在精雕細琢石獅頭部凱發k8官網首頁。
“我出生在四十裡鋪鎮鮑王家溝村,從小身邊有很多石雕手藝人,耳濡目染下,便喜歡上了石雕。”鮑武文告訴記者,他13歲時拜師學藝,16歲開始獨攬石雕活,30歲創辦石雕廠,並給鮑海東、鮑海平等百餘名青年石雕藝人傳授技藝。
幾十年來,鮑武文主導設計並參與雕刻了一大批精美絕倫的石雕藝術品君牧。石魂廣場上,19.5米高的“天下第一獅”威風凜凜;摩崖石刻上的“天下名州”“旱碼頭”字樣凱發k8官網首頁,遒勁有力;千獅橋上,1008個小獅子活靈活現。這些作品凝聚陰刻、陽刻、浮雕、鏤空等多種技藝,盡顯綏德石雕風採。
“我們通過技藝培訓等方式,保護好、發展好非遺石雕,讓其在新時代綻放出迷人光彩凱發!。”綏德縣文化館館長雒勝軍介紹,目前,該縣有石雕各級代表性傳承人11人,省級非遺工坊3個。2011年,綏德石雕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綏德縣吉祥雕刻有限公司,匠人緊握鎚、鏨,在雕刻區精雕石獅墓園投資管理。。數控機床旁,伴隨著“吱吱”的聲響,石頭被雕刻出精美流暢的花紋。工匠忙碌的身影與機器嗡鳴聲,構成一幅產業振興的新圖景。
“數控機床一天能雕一對炕頭獅子,純手工則需三四天。新設備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產量和效益。”該公司經理、綏德炕頭石獅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鮑海東介紹,新設備還解決了傳統機雕粉塵污染問題凱發k8官網首頁,實現水循環利用。但機雕離不開人工,因為前期需人工繪制3D圖,雕刻後還要人工局部打磨。
目前,綏德縣吉祥雕刻有限公司打造的非遺石雕“生產+研學+產業+銷售”產業鏈,產品涵蓋石獅、石磨等小型產品,以及亭子、牌坊、龍柱等大型產品君牧凱發k8官網首頁。該公司長期雇用石雕藝人10餘人,年累計發放工資70多萬元,年產值達200多萬元。
在綏德,靠石雕技藝發家致富的手藝人不在少數。在四十裡鋪鎮產業創新園區,綏德縣古馳園林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內不時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響。
“我們主要承接護欄、牌樓、影壁牆等石雕產品,集加工、精雕凱發k8官網首頁、安裝于一體,年產值超千萬元。”企業負責人、石雕手藝人何光成介紹。
近年來,綏德縣致力于將綏德石雕打造為全縣重要文化名片,以創新求發展,越來越多的石雕文創產品走紅市場,備受群眾青睞。
走進綏德石雕非遺工坊,各種精美的小石獅憨態可掬、萌態十足,讓人挪不開眼君牧。這些小石獅是綏德炕頭石獅的創新產品君牧,又稱“拴娃獅”,高度一般不超過30釐米生態節地葬凱發K8國際首頁。,是群眾心中驅邪避災、吉祥納福的瑞獸,承載了陝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兩年,我們根據客戶要求君牧,把綏德嗩吶、壽星等元素融入炕頭石獅產品,再添加動漫元素,滿足各年齡段人群的審美需求。”鮑海東告訴記者,小石獅文創產品很受市場歡迎君牧君牧,有時一天就能賣出十幾對,一對售價為400多元至900多元不等。
“我們不僅能做大型的仿古建築、陝北窯洞四合院等,還能雕刻石桌石凳、魚缸、小動物等,只要顧客有需求,我們都能雕出來。”何光成說。
2023年,綏德石雕被國家鄉村振興局列為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目前君牧,該縣有大大小小石雕廠100多個,僅四十裡鋪鎮242國道沿線多人,其他石雕從業人員2000多人凱發k8官網首頁,綏德石雕產業年產值近2億元,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和群眾增收的特色產業。
